廟殿巡禮

玉皇宮導覽

玉皇上帝

玉皇上帝

玉皇上帝是道教中至高無上、萬物之始的天神。 又稱之其為天公、玉帝、天帝、上帝、天祖公、昊天上帝,玉天大帝、玉皇上帝、上天主宰等等。 玉帝在神明中的地位,猶如人間的皇帝,是天際的帝王。祂不但是人類祖先的上帝,更控制了萬事萬物的興衰更选、吉凶禍福,為天、人、地三界神祉的帝君。所以玉帝是最有權威、至尊至上的神明。 我國祭天的起源極早。商朝殷墟發現的甲骨文,便記載著人君祭祀及卜問「天」的文字。當時的人事事依賴「天帝」的旨意行動,舉凡出征、打獵、耕種、問政、嫁娶、遷移、節慶…,莫不依天意行動。直至漢朝末年,道教祖師才將天帝正式納入其信仰體系內。 由於玉帝是「天」的化身,所以一般崇信玉帝者並不塑造偶,因為「天」即是玉帝的像,無須另塑雕像。在寺廟中有時即以牌位代替 ; 一般家庭則在大廳懸掛天公爐,每逢初一、十五或每日早晚上香祭拜。 台灣全省祀奉玉皇大帝的廟宇共有八十四座。每逢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時,各大小天公廟無不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典,信徒在這天祭拜還得先齋戒沐浴,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重。 祭品則要用全牲,如整隻豬公、整隻雞、鴨、且愈大愈表示尊敬。祭拜時還要整盤香朝天祈祝,冥紙則要用金紙中的盆金、天金。因為玉帝擁有最高神格,任何祭儀過程都是馬虎不得的。

中壇元帥

中壇元帥

中壇元帥李哪吒乃《封神榜》中陳塘關中將李靖之第三子。民間一般稱為太子爺,也就是哪吒太子,又稱祂太子元帥、金環元帥、羅車太子或大羅仙等。 《封神榜》中哪吒造型,面容秀美,右手執長槍,左手套乾坤圈,足踏風火輪,肚子上圍著的混天綾是抽自龍王愛子的龍筋。 《封神榜》又形容哪吒自小好動,因此李靖將祂隨著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學藝,得到一身好本領。後因與東海龍王發生誤會,哪吒便殺了龍王的兒子敖內,並抽了祂的龍筋。東海龍王悲痛欲絕,憤而向玉帝告狀。哪吒知道自己闖了大禍,又怕禍延父母,乃自殺償罪,割骨還父,剔肉還母。哪吒死後,太乙真人將祂無依的魂魄以蓮花化渡重生,讓祂再世為人行善濟世。 不久,周武王伐紂,哪吒加入抗敵行列,幫助姜子牙進軍殷都,大功告成後,哪吒便與其父托塔天王李靖雙雙昇天成仙,成為道教中神兵神將的統帥。

關聖帝君

關聖帝君

關聖帝君俗稱「關公或關帝爺」。儒、釋、道三教均尊為神靈,在儒家,除尊稱關聖帝君外,也有稱文衡帝君或山西夫子的,所謂「山東一人作春秋,山西一人讀春秋」即山東孔夫子、山西關老爺。佛家又稱之為伽藍神、蓋天古佛、護法爺 ; 道教的稱號可就多了,如協天大帝、翼漢天神、武安尊王、恩主公、三界伏魔大帝、崇富兵君等等。 關聖帝君即關羽,字雲長,本字長生。東漢末年三國時河東解良常平村寶地里人(今山西省解縣),年少時隨祖父石盤公研讀《易經》和《春秋》,培育一身忠義之氣。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形容他,關羽身長九尺六寸、髯長一尺八寸、面如重棗,唇若塗脂,丹鳳眼、臥蠶眉,相貌堂堂,戚風凜凜...長相可謂非凡。 漢末靈帝年間,他殺了一個仗勢凌人的惡霸....,而逃離故鄉,奔走江湖。後在涿郡(今河北省涿縣)結識劉備、張飛,因意氣相投,而「桃園三結義」,誓曰: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。」

關聖帝君、中壇元帥

關聖帝君、中壇元帥

獻帝時,黃巾賊四處作亂,袁紹、董桌亦相繼為亂、曹操又挾天子至許縣以號令諸侯,天下大亂。於是關公和張飛等擁劉備為王,和東吳孫權、許昌曹操鼎足而立,成為三分天下的局面。時勢造英雄、英雄亦造時勢,關公便在戰亂紛擾的三國時代,留下了足為後世典範的德風行誼。 關公生平以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著稱,千里尋兄曰「仁」;華陽放曹曰「義」;保嫂秉燭夜讀春秋達旦曰「禮」;水淹七軍曰「智」;單刀赴會曰「信」。後雖中計失荊州,困於麥城,敗走臨沮,不幸為吳軍所殺,吳將其首級送魏,曹操亦感威其大義而以諸侯之禮厚葬。 我國自唐朝初起始立武廟,所祀者為太公望,當時關公為從祀之一,宋初曾一度退關公之從祀,後又列入。明初雖退除從祀,但另建關侯廟主祀之。清咸豐年間改關侯廟為武聖廟。民國肇建,三年十一月,創關岳廟制度;民國四年,內務部頒各地關岳廟祭祀,正位左奉關壯繆侯(關公),右奉岳忠武王,張飛、趙雲等二十四人從祀。 台灣地區奉祀關聖帝君,據《台灣省通志》始於明末清初鄭成功時,通志稱:「…台民對關公之信仰,實以關公忠義之氣,蘊之於人心,擴而充之,以啟發其民族意識,而激動其忠愛國家之精神…。」另外,亦有奉關公為五文昌之一,商人有奉為財神者,大概是因為商人合產企業,以義相結,仰慕關公之義,所以奉之為保護神。